讀完Coupland的X generation,不太夠喉就想去讀他的其他作品。其實我應該先讀那本傳說中好評如潮的Microserfs (該書跟Windows 95同一星期面世, pre-dot-com era),不過碰巧Pageone只有這本「Microserfs續篇」Jpod——Coupland 的Web 2.0小說。
本書似乎承繼了X Generation那些憤世嫉俗的廿來歲角色,總有一兩個人格缺點,隨著故事展開尋求所謂人生意義跟自我價值,但在電腦無孔不入的時代,他們能做的卻大有不同。像X Generation中的Andy, Dag, Claire浪漫地拋下一切到墨西哥開旅店?老了吃什麼?
單看故事這本書蠻散亂,故事發展雖然頗為出人意表,但得先忍受一陣子的原地打轉。結局很美好但太無里頭。據說作者故意寫這樣是為了回應網上媒體那支離破碎的特質,所以也不要要求有什麼驚天地的想法,笑點滿載就好。
一本讀上去像Web 2.0的小說是什麼模樣,就是枝節太多,突然像廣告視窗跳出來的無關資訊也不少。除了故事文字主體外,整本書也加插了不少spam mail、網上憤青言論、零碎的資訊如食譜、(有騙稿費之嫌)多頁的pi值(3.14……..)、所有Scrabble上認可的3字母詞語、由10,000到100,000之間的奇數、用翻譯機翻的中文/日文字……總之整本書不論內容排版均正確無誤地傳遞了「潛進了主角Ethan的notebook,身在放滿混亂files的Desktop上」的感覺(喔,劇透了)。
角色雜談
JPod = 名字來自眾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為”J”,一個有入無出的邊疆部門,為”Neotronic” Arts開發新遊戲BoardX。
男主角一號Ethan Harrison Jarlewski 或者會偶爾抱怨一下工作漫無目標,但他花精神的地方反而是將其他人的生活導回正軌(這邊蠻多笑點),而且永遠是為家人做善後工作的大好人跑腿先生—-如替一臉天真無邪兼家族中IQ最高的母親搞棄屍(因為她在家中地庫的大麻農場跟人起了點衝突推了對方入一個”小”陷阱),然後就是替老爸處理本是他高中同學的「新女朋友」並輔導他永遠在影視圈中得不到一個有對白的角色的痛苦。及後哥哥不請自來將他的家變成人蛇收留所,更甚的是迫著要走到中國找回被「賣豬仔」失蹤的老闆 (注意這是被賣到中國的「白人」XDDD)。經歷一場場勁爆的風波,Ethan跟新成員Kaitlin一樣只是個渴求普通生活的年輕人,最後兩人也自然地成為情侶。
另一古怪的成員為John Doe (crow well mountain juniper),John Doe應該就是等於我們陳大文之類的名字,他的背景我覺得最為勁爆。話說這男孩來自一個女同性戀社群,在一個與世pop culture隔絕的環境長大,比所有人也都更 innocent (其實可愛得蠻討我歡喜,哈)。為了平衡他往昔奇異生活帶來的心靈創傷,日復在公司掙扎著要變成一個普通人——首先,由取回一個「十分正常」的名字開始。但是,他偶爾仍然因某些舊傷而抓狂,發怒起來生人勿近。
Casper Jesperson (Cowboy)是jPod中的首席天才programmer,家人在鄉下務農,但他就於美國頂尖大學被踢出校,決心只做他想要的工作。Cancer Cowboy的名字來自N年前煙草廣告上的牛仔形象,母親以此告誡「吸煙會生癌症」,他偏要反其道而行日吸幾包煙才肯罷休。吸煙同時也嗑咳藥水,兼處處留情要找來Ethan善後,總之壤事做盡及大情大性,且對死亡非常著迷。
Brianna Jyang (Bree),一個口齒伶俐的女孩,我想她某方面算是Cowboy的女性版,不過有點不同的是在睡了不少男人之後,再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失戀,她有某些奇怪的開關啟動了,下決心非離開JPod爬上公司更高職階不可。本身來自一個人才濟濟的家庭,兄弟姊均事業有成,認真起來的時候Bree是個完美主義者。(題外話,在TV版她搭上John Doe這姊弟配實在太可愛了 XD。)
Brandon Mark Jackson (Evil Mark)為一名在TV版缺席的jPod成員,也許他在書中的形象跟Ethan太過相似,但沒有Ethan那冒險者般的生活。在一場奇異的對話 中,Mark覺得自己有必要為自己塑造一個特點,Ethan就提議他在名字前加上evil一字。因為曾經不小心被困在迷你倉四日三夜,他的劫後創傷為身邊的所有物品都必須是「可食用的」。
JPod中比較正常的應該是新成員Kaitlin Anna Boyd Joyce。雖然她在加入前故意在網上作假來誤導私下Google她身世的同事,這一著我覺得蠻漂亮XD。除此之外她也是一個蠻貼心的好女孩,在書中後當部份她 以社區大學的功課為由,用一個細膩的角度者身份分析本書中不同範疇的怪胎角色(Geek),各被訪者也有各自問題,不過總找到奇異的方式來克服自身障礙。
本書議題雜談
“You can’t fake creativity, competence or sexual arousal.”
“It turns out that only twenty percent of human beings have a sense of irony – which means that eighty percent of the world takes everything at face value.”
眼看Web 2.0時代「有創意便發圍」一片繁華假象,但什麼是創意,什麼是誤導?為什麼整個國家仍然充斥著脫離現實的全國廣告,給廣大觀眾一個又一個不設實際的幻想。一個爛到透頂的遊戲原來還可以加插更加唬爛的完素,因為來自一個曾經「將某出名老品牌以詭異的方式重生」的創意總監就無條件通過。以為不相信一切主流思想,一切全國廣告,扭曲一切家傳戶曉的品牌角色,就會變得比較有創意,或許這只是自我安慰自我認知的生存手段…或許這是不被龐大資訊淹沒迷失的手段。
“After a week of intense googling, we’ve started to burn out knowing the answer to everything. God must feel that way all the time. I think people in the year 2020 are going to be nostalgic for the sensation of feeling clueless.”
“You have to admit, half the people who work here are mildly autistic; poor soci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obsess on anything numerical or repetitive, the odd outfits, the paranoia and the sense of continually being judged and measured.”
另一偉大發明,Google。好了我不得不說沒有Google我也許大學畢不到業,也解決不了工作中遇到的大量問題。Jpod來了一個新的成員Kaitlin,其他人不是上前去跟她攀談,而是去Google她的全名鬥快「起底」。經過一輪功夫,Kaitlin以真誠態度終於融入Jpod,得出一個結論就是「Jpod所有人都似乎有某程度的孤僻自閉」—這不是什麼病症,也可以好好地生活,但就是缺少了什麼。她還砌了一部「擁抱機」來幫助JPodder習慣跟他人接觸。或者在Google上什麼個人資料也找得到,但不代表你更加認識這個人。
You know what? When you read a book, you’re totally lost in your own private world, and society says that’s a good and wonderful thing. But if you play a game by yourself, it’s this weird, fucked-up, socially damaging activity.
以上引文的說法應該會在10年消失,獨自打機沒什大不了——我倒是同意打機不會令人有什麼重大得著。既然以遊戲公司作為背景,當然也有主角們開發遊戲的情節。遊戲題材似乎只有兩條路,一邊是愛、和平與正義,另一是血、狂毆跟身體殘骸,只是遊戲將這些東西準確投射在螢幕上讓他人看到有傷風化,而讀書的是話只是將影像投射在腦袋人畜無害。
整本小說見證Jpod製作一款新遊戲遇上的阻滯。先是一個血腥的踩板遊戲 BoardX,大家趕起了三分一,來了位新老闆說要加進一只「迷人友善的烏龜」,然後朝代更替老闆失了蹤,公司上層的替代品「驚覺」益智無害的RPG (BoardX -> SpriteQuest)才可以賣錢 (這年代的creativity就是什麼也要合家歡,看Wii)。修改次數到達一個地步,眼看這遊戲永遠也完成不了。氣餒的主角們決定「盡地一煲」暗中搞破壞,插入一個隱藏關卡,主角正是因虐待事件而黑化了的Ronald McDonald,誓言將世界搞得永無寧日。他們的說法為「這遊戲將會更加貼近目標市場的文化」。反諷傳統的流行 icon——另一本作特色,另一體現與眾不同的方式——結局蠻狗血的是這個game的確賣大錢。
“You come across smart, but then you do stupid shit like this. ”
“You live in a world that is amoral and fascinating – but I also kinw your life is everyday fare for Vancouverites, so there’s no judgment that way. But, for the love of God, grow up. Or read something outside your normal sphere or use what few savings you have and……..”
我個人不是Doug的忠實讀者,也不太了解這位「代言了X generation」的仁兄。但本作另一特色為作者本人的客串。初初只是JPodder言談之間提及他的作品,而且有拍馬屁之嫌,作者在這世界可真是一個”Culture Icon”。隨著故事發展他成為本作的一個關鍵人物,不過就只跟Ethan有交手。反正整本書也夠多光怪離奇的角色,多他一個也不會感到突兀。只是有點看不順眼就是他似乎也一直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操縱主角 Ethan生死及未來。他的作用似乎只是搖醒Ethan,要他做點「有意義的事」…。這是他在web 2.0世代想要以X generation的心態孤芳自賞嗎?我不知道。相比之下,Kaitlin的「輔導環節」我覺得更能深入要角們的問題核心。
JPod電視版
似乎故事改動不少,不過比起書上來當然節奏明快,書本身的故事主體是很有娛樂性,但因作者意圖編排讀上來不太流暢,來到影集歡樂度十足 xD 似乎人氣比書更加高。
可能因為遊戲公司作背景的劇集有點小眾口味,在播了十集後被腰斬,網友發起拯救行動最後也沒有下文。打算入手DVD,再來談故事情節啦。
No Comments